(相关资料图)
【新春走基层】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西海固之于我,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这些年,我长期追踪记录这片区域,在开展大量新闻报道的同时,通过长篇报告文学《百万大移民》见证和书写了西海固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样板的跃迁。步入乡村振兴,乡亲们过得怎么样?新冠疫情对西海固影响几何?我很想再去看一看。
记者王建宏(左一)在六盘山下的隆德县红崖村与村民交流。钱友辉摄/光明图片
农历腊月二十八的中午,我从银川出发顺着返乡车流一路向南。车窗外天寒地冻,山顶的林木间残雪斑驳,透着冬日独有的肃杀之气。穿过六盘山最后一个隧洞,来到隆德县城郊的红崖村时,已是暮色四合。色彩的搭配就是如此奇妙——在这背靠大山的百年老村,当枯藤老树一遇到大红灯笼,便立即有了勃勃生机。
红崖村有一条老巷子穿村而过,因其完整保存了西北村落的传统建筑格局,近年来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以至于有了“唯闻老巷子,不知红崖村”的独特现象。因老巷子带来的客流,这几年,不少村民都转型吃起了“旅游饭”。
夜访西海固,我感受到了浓浓年味。“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走进村民王唤涛家的院子时,这句诗从脑海中冒了出来:小院内,一口煮肉的大锅热气腾腾。屋子里、搁板上有序摆放着瓶瓶罐罐、大缸小坛,盛满了自酿的烧酒。大街小巷火树银花,很多在外工作的都回到县城,陪着家人采购年货,商场、餐馆人潮涌动。
夜访西海固,我看到了时代之进。“虽然因为疫情,人来不了,但不少主顾加过微信,下单发货,这两年衣食无忧。”59岁的王唤涛没有线上营销的理念,可单靠着回头客的复购,日子依旧过得红红火火。村民潘娟娟因闽宁协作在福州的鞋厂工作3年,嫁到红崖村后,她带着一家人开起了农家乐,主打当地特色菜“隆德暖锅”。记者到她家时,包间里坐得满满当当,一家人烧暖锅、蒸花卷,奔前跑后,忙得不可开交。采访结束,互加微信时,她下意识打开了收款码,转而略带歉意地说:“你看我,收钱收习惯了……”
夜访西海固,我感动于奋斗之志。已过了夜里11点,记者本打算结束采访,听说还有十几个村民在4公里外的花灯厂扎花灯,还是决定去一探究竟。来到灯火通明的裱糊车间,村民王永红和几十位工友正在刷胶、裁布、喷色、贴花,气氛热火朝天——这项本是自娱自乐的传统手艺,已发展成一项致富产业,这些花灯除了本地自用,还卖到了厦门、海口等地。今夜无眠,他们在扮靓中国年的同时,也用勤劳的双手扮靓自己的生活。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