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79年,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冲刷了位于山东莒县的陵阳河,原本在此进行考古挖掘的工作被迫暂停。未曾料到,恰恰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5000多年前的历史再见天日。
伴随着雨水的冲刷,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M17中一组成套的酿酒器具露出了真容。出土的文物中,统计有大口尊、沥酒漏缸、接酒盆、盛酒瓮等实物,若放到现在类比一套完整的酿酒器具。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出现的成套酿酒用具。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酿酒器具:灰陶大酒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古代,酿酒一般在缸形器内发酵,这种缸形器或叫大口尊。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M17中出土的大口尊系真砂粗质陶,通高50厘米,口径43厘米,胎壁厚重。该器腹下部与腹上部颜色明显不同,上腹部色深黑,下腹部灰中泛白,似乎与穴埋有关。古人酿酒常将缸形器全埋或半埋于穴中,目的在于保持发酵期间的恒温状态。
工作人员还发现,酿酒器具灰陶大酒尊上还刻画有图案,也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似乎在述说着一段远古酿酒诞生的故事。
▲滤酒缸与接酒盆(日照博物馆藏)
除了大口尊,出土的成套酿酒器具还包括“漏缸”,它的底部中间有大圆形镂孔一个,孔径10厘米,主要作用是滤酒,以便让酝酿后的酒液与糟体分离。在这套酿酒器具中,与大口尊、沥酒漏缸同时放置的还有盆和瓮,它们就是接酒盆和盛酒瓮了。
简单的一套4样工具,充分反映出5000多年前,中国谷物酿酒的工艺流程。
后来,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些出土陶器进行微植物和微生物分析,鉴定出残留物中与酒麹有关的微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细胞)的存在。这也充分证明,中国酿酒起源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莒县大陵河墓址出土的实物证实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谷物酿酒已经十分成熟,为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