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 甘肃:创新推动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焦点简讯

来源: 新华信用

案例特色亮点:​

甘肃省高度重视投资体制改革和承诺制改革,找准国家政策和我省实际的契合点,印发实施《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建成全省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政策+技术”协同推进,将信用融入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信用管项目”新模式,创新推动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

一、事件经过


(资料图片)

金昌国家级经开区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是金昌经开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若采用传统审批模式,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需用时约95天。为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确保厂房设施尽快交付签约企业,尽快发挥投资效益,金昌经开区对该项目实行了“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综合审批模式,通过应用节能评估、水资源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4项区域评估成果,审批时间压减约25个工作日;通过信用承诺简化能评、环评等报审模式,审批时间压减约30个工作日;通过审批服务专班帮办代办用地、规划和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压减约10个工作日,项目总体审批时长压减至31个工作日,审批时间压减近68%,建设周期缩减达33%。

二、主要问题

多数企业对工程建设类项目界定不明确,在项目申报时选择工程建设项目较多,导致适用信用承诺的项目较少。各行业审批部门都有各自依据的部门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对本行业审批事项作出了规定和较为详尽的规范,在执行“联审联批”“并联审批”的过程中,某些需上报国家、省上审批的事项,办理时间较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审批制度改革效能尚不能完全释放。

三、创新举措

(一)建成甘肃省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加快涉项目审批各部门平台融合,打破项目审批各管一段的数据壁垒,建设以省政务服务网为“总入口”、在线平台为“总枢纽”,覆盖全省投资建设项目全周期的“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实现投资建设项目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在全国各省位居前列。

(二)实现项目申报、审批、调度“掌上办”。打造投资项目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审批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接入“甘快办”,项目单位可通过手机报项目、办事项,查进度;审批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开展项目审批、事项办理、项目调度;监管人员可随时上传监管信息,开展项目打卡拍照。该改革信息被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三)推动“一张图”“可视化”审批,增强“企业获得感”。企业备案类投资项目通过“秒批秒办”备案后,自动进入前期辅导,审批办理人员根据项目情况反馈办理流程、时限、人员等信息,2天内生成项目审批“一张图”,清晰显示项目立项、规划、开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所需办理的全部审批手续并直达办事平台。

(四)建立投资项目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事前管理。以企业初始社会信用分值为基础,将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项目代码逐一对应,建立投资项目信用评价体系。创新推出“信用备案证”,在企业首次申请备案项目时自动生成,作为企业参与信用承诺制改革的“身份证”,纳入投资项目信用评价体系。企业的信用承诺自动在“信用中国(甘肃)”等网站信用承诺专栏公示,其守信履约情况及时计入企业信用承诺分值,作为企业信用评价重要参考。

(五)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加强事中管理。依据企业投资项目信用评价分值区分等次,明确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增加企业违约成本,督促企业守信践诺。建立“扫码亮证”机制,将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项目代码生成二维码,扫码后即可显示项目及企业信用情况,方便监管部门分级分类监管,集约监管力量,减少施工干扰。

(六)加强信用验收,完善事后管理。对企业所承诺事项,在项目竣工验收时一次性开展信用验收,完成信用评价。存在问题项目扣减企业信用分值,指导做好整改工作,形成信用承诺管理闭环。

(七)推行承诺即办结,加速项目落地。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纳入“秒批秒办”范围,对信用承诺制办理事项,可采取容缺受理,做到承诺即办结,提高并联审批办事效率,有效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和主体责任。

(八)专班制度保障项目快速落地。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组建项目审批服务专班,设置总召集人、阶段召集人和监督员,各环节责任到人,整合设立“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窗口,实现项目“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平台建立审批服务评分机制,按月考核评分,进一步强服务促项目。

四、工作成效

通过持续推进改革,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增速长期位居全国前10位。202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位居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投资项目平台各项工作综合考评居全国第四,信用承诺制改革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四个地方平台创新创优做法及先进经验之一。

五、社会影响

(一)改革集成、不来即享。各级各部门通过前期辅导,将历年下放审批权限、减要件、减环节、减时限及信用承诺制改革等“放管服”成果集成于“一张图”,企业“不来即享”。

(二)标准清晰、服务便捷。“一张图”沟通审批服务各平台、线上与线下、审批服务人员与企业,实现各节点实时短信通知,引导企业按图办事,随时咨询或申请代办服务,也可自主选择大厅办、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办。

(三)管理有序、监管有力。利用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实现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审批联动。对于企业,联通各级监管平台,发挥交叉监管优势,严格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对于审批人员,对接“好差评”“红黄灯”等系统,全程计时、全程可视、全程留痕,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对于项目,通过在线平台构建标准地、区域评估等各类模块,集成审批建设各类数据,持续生成分析产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送的此案例入选惠民便企类优秀案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