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如何打好老龄经济发展“持久战”?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银发经济”正在崛起。多位专家23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主办的“城心养老:养老新趋势”专题论坛上指出,老龄经济不能“赚一把就走”,打好“持久战”需关注新趋势、提升专业性。

中国养老产业潜力有多大?此次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显示,受访30至85岁中国城市居民预计其养老花费平均为100.6万元(人民币,下同)。不同年龄人群对养老花费认知不同,越年轻者对养老花费预计金额越大。

“养老服务不仅是民生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也是一个巨大市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如果以当前美国养老服务市场规模推算中国市场,这应是一个约6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可拉动就业600万人。

谈及如何发掘这一巨大市场潜力,与会专家给出三个关键词——“持久战”“新趋势”和“专业性”。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指出,随着中国社会步入健康长寿时代,养老规划需要强调长期主义,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尊重生命周期。“过去我们考虑得多的是当前所需,今后要考虑全生命周期。”

“老龄经济是个长经济、慢经济,赚一把就走的模式过时了,要打持久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提到,人口老龄化正成为全球性问题,人口态势成为影响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要认识到老龄化社会已不可逆转,并从长远角度看待老龄经济和老龄产业。

党俊武进一步指出,供给侧战略和模式是未来养老产业的核心,不能“就养老讲养老”。以社区为重点的养老模式为例,纯粹只做长期照护服务不可行,要聚焦一体化场景,开展战略运营和合作,提供综合性服务。

在此背景下,中国养老产业的一些新趋势受到关注,“城心养老”是其中之一。论坛发布的《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指出,对比以往多选址于郊区的养老机构,基于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等因素,逾八成受访者愿意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养老。

在郑秉文看来,郊区养老机构大多属于高端养老机构,费用较高,并不符合中低收入人群。满足这部分人群养老需要,应将社区、养老院、医院等优质服务资源相匹配,开展贴近生活圈的融合式养老,实现闹中取静、临近子女和医疗。从而解决传统养老社区存在的子女探望难、快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城心养老”模式势必带来更大成本压力。对此,已在北京城市核心区布局三家养老社区的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介绍,其选择在城市核心区中租赁大型商业物业进行适老化改造,由此可以大幅度节约资金成本,最终可以有效节约投保人资金。

在探寻中国养老新趋势的同时,如何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这个“老问题”也受到与会者关注。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秘书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团体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岭认为,老龄产业范围广泛,推动其专业化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在此过程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形成合力,包括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待遇;让从业者获得社会尊重与认可,提升其待遇等。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指出,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医养结合是当下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过去医疗问题停留在疾病的急性期,后来逐渐发展到健康、长期照护。这是一种特殊状态的健康需求,需要有相应技术规范、服务供给体系、评价体系等,是一个系统工程。(完)

相关新闻
天山脚下,盛放民族团结之花

新疆大学各族师生共唱《歌唱祖国》,祝福伟大祖国。新疆大学提供 初冬,位于乌鲁木齐市城南的新疆大学本部校区,

中老铁路货运稳步增长

据新华社昆明电(记者丁怡全)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截至12月21日,中老铁路累计开行货物列车203列

串起贵州美丽风光

溪水淙淙、青山莽莽,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一个名为三渡水的景点因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覆盖率近8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