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众更好感知前沿科技魅力(人民时评)

来源: 人民日报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当“太空教师”王亚平再度说出这句话,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画上了圆满句号。不久前,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成为“最高讲台”。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天宫课堂”恰恰是最能激发人们好奇心的方式之一。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能看到平时难以呈现的独特画面,比如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我真的不知道在太空,气泡是可以留在水球里面的。”一位观看现场直播的学生啧啧称奇。同时,空间站本身就是引人入胜的人造科技景观。作为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它代表了中国人用脚步丈量宇宙所抵达的远方。空间站里独特的工作生活场景和物理学现象提醒人们,其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未知世界,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探索欲。科学的种子撒向充满好奇的心灵,让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一堂约60分钟的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强大,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400公里高处,宽敞明亮的“天宫课堂”、流畅的天地双向互动……相比在天宫一号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空间站的课堂展示空间更大,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可以进行更充分的天地互动。从抵抗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的小小“企鹅服”,到航天员喝上再生水,一个个细节见证着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日新月异。更不必说,高难度高风险的太空出舱已成为中国航天员“必备技能”。他们在太空中展示鲜艳的五星红旗,不仅凝聚成美好的记忆,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国人心底的自信。

“天宫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也是沟通的桥梁。有专家指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太空探索投入高、门槛高、回报周期长,尤其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公众和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格外重要。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公众科普教育,有助于让普通人对中国航天事业产生更科学的认知。太空资源极其珍贵,航天员在繁忙的飞行任务中抽出时间进行太空授课,正是为了帮助公众了解太空科学的特点,并用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激励奋斗豪情、鼓励梦想远航。最近,在“全球拍天宫”活动中,许多人用手机成功拍摄到了空间站过境视频,为这颗夜空中最亮的“中国星”划过天空而兴奋、骄傲。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大众的科学热情总在相互促进。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也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带动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公众和前沿科技“相遇”,会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使创新发展的科技普及之翼与科技创新之翼并展共振,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3日 05 版)
相关新闻
天山脚下,盛放民族团结之花

新疆大学各族师生共唱《歌唱祖国》,祝福伟大祖国。新疆大学提供 初冬,位于乌鲁木齐市城南的新疆大学本部校区,

中老铁路货运稳步增长

据新华社昆明电(记者丁怡全)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截至12月21日,中老铁路累计开行货物列车203列

串起贵州美丽风光

溪水淙淙、青山莽莽,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一个名为三渡水的景点因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覆盖率近80%以